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料 > 教案

《我的老师》教案

时间:2024-06-08 23:30:35
《我的老师》教案

《我的老师》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我的老师》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的老师》教案1

【总体构思】

这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文章,特别值得我们学习的是,海伦以一个盲人的独特视角,通过触摸和感受,写出了人世间的美好生活,文章思维流畅,文字优美,表达清新自然。这是我们要在阅读时体会到的。因此拟用朗读——研读——创读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因个体独特而采用的独特写法。以探究的方式解决课文的重点——文章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笔墨写自己?

【教法学法】

本文的感情含蓄而深挚,语言自然而流畅,含义丰富而深刻,宜让学生在诵读在自然地受到感染。在研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本文的方法,并创造性地阅读——改换角色叙述事件,从而更深刻地领会作者与老师的非同寻常的关系。辅之以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直接入题,请一名学生讲讲七岁前海伦的故事。

二、学生展示有关资料,说说海伦不平凡的成就。

三、比比朗读。由各组推荐朗读能力好的同学朗读自选的内容,可以配乐。看看哪一组哪一位同学表现出色。

四、研读探究

学生四人组成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以下两个问题。

(一)你们有没有发现,文中许多事情都是海伦第一次的经历。大家都知道,初次印象往往是最深刻、最难遗忘的,更何况一个眼不能看、耳不能听、口不能言的孩子呢?正由于感官被无情地剥夺了,她才发展了比常人更丰富、更灵敏的心智。请你找找文中叙述了几个第一次,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提示:阅读时要善于抓住重要、关键的词语,主要是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二)课文题目是“我的老师”,可为什么用在“我”身上的笔墨比老师多得多?

明确:文中写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写自己识字时的美好感受,写来到田野中的快乐,写暴风雨来到时在树上的恐惧,写自己对爱的追问……这一切都是从侧面写老师对自己的影响,写老师的可爱和可敬。同时,文章还多次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如在老师来之前自己“纳闷和痛苦”“疲倦和寂寞”,和后来对生活的乐观相对照,从反面衬托了老师的耐心与用心良苦。总之,莎利文老师已成为海伦生活中的一部分,作者写自己,实际上也是在写老师。

五、试试创读

选择文中的一件事,请你以莎利文老师的角度,用第一人称的手法,把这件事叙述一下。也可以把文中的重要词语用上去。

提示:莎利文老师是一个非常耐心和蔼,充满爱心,循循善诱,有教育智慧的人。

六、作业

1、 熟读课文,积累词语。

课外找找关于海伦凯勒、霍金、奥斯特洛夫斯基、张海迪的作品,写一篇读后感。

《我的老师》教案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的音、形、义。

2、初步掌握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读懂一段话的方法。

3、挖掘教材,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思维训练,同时渗透思想教育。

4、感受居里夫人对小学老师的尊敬,懂得尊敬老师是一大美德。

重点:目标2

难点:目标4

关键:精选训练的切入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教时

学习内容:

1、学习单元提示,学习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理解句子,进而读懂一段的方法。

2、读懂课题与第一自然段,并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3、掌握本课生字词的音、形、义。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谈话:(1)教师节时,同学们为老师做过哪些事?

(2)你们为什么这样做?

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尊敬老师

3、今天我们来学习讲一位伟人尊敬老师的文章――这是我小学的老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解题

1、学生自由初读课文。

2、解题:题目中的这指___,我指___。

3、练习:将老妇人、

居里夫人代入课题进行说话练习。

4、老妇人与妇人有什么不同,哪些地方看出老。学习白发苍苍。

三、学生自学课文

要求:1、学习生字词,理解簇拥、肃然起敬等词。

2、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检查自学情况(略)

五、读书指导与练习(略)

六、学习单元提示

1、学生自读单元提示,思考:这一单元要学习什么知识?

2、讨论,归纳学习方法: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理解句子,进而读懂一段话。

七、学习第1自然段

1、齐读第1自然段。

2、你从这一节知道什么?(居里夫人是科学家,她是女的,她是世界著名的,居里夫人是居里的妻子等)

3、句中哪个词最重要?(著名)

4、练习:____是世界著名的_____。

八、课堂作业:完成作业本第1、2、3题。

第2教时

学习内容:

1、运用理解重点词语来读懂句子的方法进行学习句段。

2、感受居里夫人对小学老师的尊敬,培养尊敬老师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什么本领?

二、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

1、第2自然段有几句话?

2、这一自然段第1句告诉我们哪些?(居里夫人是波兰人,她不住在祖国,她现在回到祖国,她是来参加一个大会的等。)

3、第2自然段第2句写什么?(人们向居里夫人献花。)

4、读第3自然段第1句话,这一句告诉我们什么?(居里夫人把花献给了老妇人。)

5、思考两次献花的不同原因,并练习:

(1)人们向居里夫人献上一大束鲜花,是因为_____________。

(2)居里夫人又把鲜花献给老妇人,是因为______________。

6、读第2自然段,哪些词语看出人们对居里夫人的尊敬?讨论、朗读。

7、读第3自然段,哪些词语看出居里夫人对老妇人的尊敬?讨论、朗读。

8、有感情朗读第2、3自然段。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

2、学习第1句这位老妇人是谁?

(1)这是什么句?

(2)应该怎么读?朗读练习。

(3)谁在问?

(4)人们为什么这样问?练习:

人们想:世界著名的居里夫人竟然这样尊敬老妇人,那么,这位老妇人一定________ ……此处隐藏16410个字…….提问:同学们刚才找出了表达作者感情的部分词语,仅凭这些词语,能否体现作者对老师的一往深情?为什么呢?

学生充分讨论、争辩后教师归纳 :明确:这些词语确实可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但是,如果离开一定的语言环境,离开具体的描述语句,就无从体现作者对老师的热爱、怀念之情。

6.那么,贯穿全文的一条感情线索是什么?你能否列举数例,加以说明?

启发学生讨论发言,教师适时点拨。明确:本文的感情线索是“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全文从头至尾、字里行间都充溢着对老师的一往深情。例如,作者所记述的第一件事,老师对我的“假悦真爱”。“仅仅”一词是表示范围的,说明这是偶然性的、唯一的一次;“好像”道出了蔡老师形似真、实是假的情态;“一迎”这一动作生动地表明了师生之间的亲近、亲热关系:老师爱我们,我们爱老师,因而并不害怕老师;“轻轻地敲”、“边上”表明蔡老师并非存心打我,打的动作似重实轻,而且是“敲在石板边上”,慈母般的情怀可见一斑;大伙“笑了”,她也“笑了”,轻轻虚打的动作逗得大伙会意的笑了,老师也发出了会意的、温柔的笑声。再譬如第六件事,“不知道”、“值不值得”提它,解决同学间的纠纷,对蔡老师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对幼小的心灵而言,所占的分量太大了。老师热爱学生,正确处理好学生间纠纷,医治学生心灵的创伤,使学生终身难忘。这种事情还不值得一提吗?

7.课文中所记的七件小事,显示了蔡老师的美好的心灵,抒发了作者热爱、感激老师的情怀。请问,这七件小事的次序可不可以打乱?如可以,请试一试。如不可以,能否谈谈理由?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 :明确:这七件小事的次序安排,作者是经过精心考虑的。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平时到假期,全面展示了蔡老师热爱学生的美好心灵,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依恋之情。随着作者回忆的轨迹,顺着作者记叙的思路,师生感情一步步加深,一步步上升。可见,这种次序安排是不可以随便调换的。

8.你觉得蔡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

明确: 蔡老师是一位温柔慈爱、热情公正、平易近人、酷爱学生的好老师。

三、 课后消化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仿写训练

课上同学们已经回忆了留给你印象深刻的老师的某个举动、某件事情,那你能将你说的事情写下来吗?试试吧。

第二课时

一、预习

粗读课文,思考蔡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我”是一个怎样的学生。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将深入地分析蔡老师的性格特征以及一些语句的深刻含义。

三、正课

1.提问:课文第一部分写蔡老师在“我”的记忆里总的印象是什么样的?

讨论并归纳:她是一个温柔而美丽的人。

2.提问:“温柔”是从什么方面写?“美丽”是从什么方面写的?

讨论并归纳:“温柔”是从老师的性格上写;“美丽”是从老师的外貌上写的。

3.提问: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1)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她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这些说明蔡老师温柔,热爱学生。

(2)她教我们跳舞,让我们观察蜜蜂吃蜂蜜,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这些说明蔡老师热情、慈爱的性格。

(3)蔡老师排除“我”和“小反对派”的小纠纷,说朋蔡老师公正、伟大的性格。

4.提问:“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讨论并归纳:

( 1)“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写出“我”的调皮、机灵。表现了一个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理解。

(2)“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表现“我”的天真活泼。

(3)接近文学、爱好文学、模仿老师写字的姿势,说明“我”聪明、好学、尊敬师长。

(4)梦里导师,更表现“我”尊敬爱戴老师。

5.提问:记叙文主要运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但有时为了抒发作者的感情,也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试从课文找出,分析一下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讨论并归纳:

(1)“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抒发作者对老师的理解和热爱之情。

(2)“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3)“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对老师的高度评价,抒发了作者感激老师赞美老师的感情。

(4)“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 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依恋、热爱之情。

(5)“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抒发了作者思念老师的感情。

6.提问:“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全篇都用第三人称“她”,这里为什么改用第二人称“你”?

讨论并归纳:一般的情况下,一篇文章的人称应前后一致。这里由 于抒发感情的需要,变换人称,表示感情激动到了极点,从而抒发了对蔡老师至今仍怀有的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用第二人称直接抒情,更加亲切。

7.提问:“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如果删去“在一个孩子的眼里”行不行,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从孩子的眼光评价老师给“我”的支持和帮助,热情赞美自己的老师,它真实地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心情。如果删去,使人感到空泛,不亲切,过于夸张。

四、小结

蔡老师是一个温柔、热情、慈爱、公正、伟大、热爱孩子的老师。

“我”是一个机灵纯正、天真活泼、尊师好学的学生。记叙文中的抒情,有助于直接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五、全文小结

本文通过几件具体的事情,表现了小学时的蔡芸芝老师对“我”和同学们的挚爱,抒发了对温柔美丽、慈爱伟大的蔡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六、板书设计

回忆――老师温柔美丽(难忘)

依恋

①蔡老师假装发怒(课内)

②老师教我们跳舞(课外

③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假日)

④老师教我们读诗(平时)

⑤我们看老师写字(平时)

老师排除小纠纷(校内)

我梦里寻师(校外)

老师爱学生

学生爱老师

思念――我和老师分别了(可惜)

《《我的老师》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