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料 > 教学设计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03 16:29:31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自学,能理解“蚂蚱”、“倭瓜”、“蚌壳”、“水瓢”等词;积累“胖乎乎”、“圆滚滚”、“毛嘟嘟”、“蓝悠悠”等词。

2.通过自主阅读,了解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文中优美的句子。

3.了解课文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凭借语句归类,了解课文抓住“言行”刻画人物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快乐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

通过自主阅读,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童年生活,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外阅读《呼兰河传》。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

萧红是当代著名女作家,她的《呼兰河传》是对故乡的一本回忆录。在这本书里,她用了许多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进她魂牵梦绕的——(齐读课题)祖父的园子。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请打开课本,读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后想一想: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出示:祖父的园子是个?园。(花园、果园、菜园、乐园)你从哪里知道的?这是个怎样的花园?果园里有什么?(检查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找出相应的段落,读一读,简单说一说。)

2.课文写到了在祖父的园子里,哪些让我难忘的童年生活片段?(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走进课文,品味童年

1.快速默读课文中写“我”跟祖父干农活的段落,感受干农活时“我”的心情。(学生汇报交流。主要抓住4、5、14、15自然段进行朗读理解。在评价中渗透抓住关键词、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2.选择其中一段读给大家听。点评。

3..除了从干农活体会出来,还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出我在玩?

4.指名读13自然段:读到这儿,你想到了哪个故事吗?

5.你若是在干活时瞎闹玩耍,你的父母会有什么态度?祖父是什么态度?

读6——11自然段的对话。

6.有一个字代表了祖父的态度——笑。从这一笑中,你读出了什么?(宽容、慈爱)

小结:有人说,一个爱你的亲人可以给你造一个天堂,有了祖父这慈爱宽容的笑,我才能在这园子里尽情地玩闹,这园子不就是祖父给我造的一个天堂吗?

四、感悟语言特点,体会表达方法

这种童年生活,你羡慕吗?再次浏览全文,找出你认为最有情趣的那一段,细细品味。

1.重点学习第17自然段,指名读,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

2.如果让老师来写,我会这样写:花开了,鸟在飞,虫子在叫……

比较品味:意思变了吗?那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体会作者心中是自由幸福的,看到的一切都是自由幸福的)

3.发现一个特殊的句式:“愿意……就……”你能用这个句式来说说作者在这个园子里所做的一切吗?(教师随机点评)

小结:作者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写出自己生活的快乐、自由、幸福,这种写法就是——借物抒情。

4.有人说,一个人快乐,是藏不住的,一张口,从你说话的声音中都能听得出。你还能从作者的哪些叙述中感受到这一点了?

5.交流。(叙述的孩子气,“胖乎乎、圆滚滚、明晃晃、毛嘟嘟、蓝悠悠”等词语。)

你能通过读书,让大家感受到这种感情吗?

五、回扣课题,总结拓展

1.课文大多数文字都在写事,但为什么课题强调是“祖父的园子”呢?

全班交流。(园子是她的乐园,给了她自由,给了她快乐,所以这个园子在她心中,才是那样的.美好,那样的温馨,那样的难以忘怀。她的自由快乐来自这个园子,还来自于慈爱的祖父。因此,这园子已不是普通的菜园、花园,而是一个充满了爱的乐园。所以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

2.总结:在这里,我们读到了一个孩子自由的空间和快乐的心情,不过,在老师读完作者萧红的原著《呼兰河传》后,对这篇文章却有了不一样的感受。著名作家茅盾曾对《呼兰河传》有过这样的赞誉──“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请大家课后去读读萧红的《呼兰河传》,用心去感受。

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

生机勃勃快乐自由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及相关生字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作者的自由与快乐,感悟祖父的慈爱和宽容。

3.学习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运用反复的手法),仿写片段。

4.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在园子里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心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一)检查生字词

指名读词,正音

(二)交流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促进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培养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明确学习要求

1.引出阅读提示的问题,引导提炼出中心问题。

2.出示中心问题:“我”在祖父的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

3.依据预习,交流感受到的心情。

(设计意图:目标引领,明确学习要求,让学生学得有的放矢。整体感知,体会作者的感情,了解全课的感情基调。)

二、细读品味,感悟心情

(一)自学感悟——自由快乐之心

1.出示问题:从哪儿感受到作者快乐自由的心 ……此处隐藏33267个字……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假设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假设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写园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表达“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快乐心情;所以,在“我”的眼里,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快乐的,都是那样美妙,充满活力。)

③重点朗读17小节,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理解作者在这一小节排举了大量事物,花费大量笔墨细致描写的用意,充分感受园子中所有生命的自由自在。有感情地朗读后面三段话,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

四。拓展谈话,领悟写法

考虑: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并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把“我”—一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这些事,只有小孩会这样做,这样说,具有真情实感。作者的描写详细生动,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使我们好似真正走进了园子,看到了“我”一样。因此,我们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这篇课文为什么能给人带来强烈的震撼,使人心驰神往?缘于作者敏感的心灵,细腻的笔触,她选举的例子看似一件件平常的小事,却往往最易打动人,印证了“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对我们的写作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作者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写出自己生活的快乐、自由、幸福,这种写法就是──借景抒情。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兴趣的,还可以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2.摘抄课文中表达童真童趣的句段。

3、在我和祖父的园子里,我们读到一个孩子自由的空间和快乐的心情,请大家课后去读读萧红的《呼兰河传》,用心去感受一下。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萧红(1911~1942)黑龙江人,1935年出版代表作《生死场》,1941年发表的《呼兰河传》,就是对故土的一本回忆录。也就在写完后的一年,这个女子就从世间消失了,只有31岁。但她把她对乡土农家的爱恋,把她对生活的严肃考虑,传达给了她的读者,世世代代的读者。在《呼兰河传》里,她用了许多的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妙的回忆,走进她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

2、板书课题:

祖父的园子

齐读课题。

二、初读

1、自由读。

2、四人小组合作读。

3、指名读。

三、学习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1、默读课文,考虑:

为什么“我”对园子念念不忘呢?谈谈自己的感受。

2、四人小组交流。

3、指名说,全班交流。板书:

快乐自由

4、我在院子里的心情怎样,你从哪儿体会到的?

⑴默读考虑。

⑵全班交流。

5、阅读课文,说一说作者和祖父留给你怎样的印象?指名说。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5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

3、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产生阅读作品的愿望。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齐读课题。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从第二自然段中知道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我和祖父一天里在园子里都做些什么呢?(我和祖父在园子里栽花、拔草、种菜、铲地、浇菜等。)

(二)趣事体乐

1、祖父在园子里劳作,我在园子里也在劳动吗?

从文中找出关于我在园子里的描写,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地方 ,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几句话,并说说为什么感兴趣?

抓住“瞎闹、乱勾、乱闹”三词体会作者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同学们,羡慕作者的生活吗?喜欢他的生活吗?喜欢、羡慕他的什么?板书自由、快乐的我。

对于我在园子里的举动,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读后生评,相机指导。

2、祖父对我的顽皮举动是什么反映呢?

观察插图,从文中找出描写祖父的语句,通过祖父的三次笑体会祖父的慈爱、宽容。

填一填:

当我把菜种踢飞了,祖父笑了,他仿佛在说:“ 。”

当我 ,祖父笑了,他仿佛在说:“ 。”

板书:宽容、慈爱的祖父

正是因为祖父对我的宠爱,才有了我的自由与快乐,我才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三)借景抒情

文章中除了写我的自由,还写了什么也是自由的?

迅速浏览13自然段,找出中心句。齐读。

这一段作者怎样将事物的自由描写出来的呢?请先默读课文,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感受。

指名汇报,教师小结:作者运用拟人和排比的手法,动植物仿佛也变得具有灵性,生动活泼起来了。

指名有感情读。

出示:我就是倭瓜,我愿意爬山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我就是 ,我 。

学生练读,试读排比句。

引读:花开了,就像 。鸟飞了,就像 。虫子叫了,就像 。倭瓜 ,黄瓜 ,玉米 。蝴蝶 。所以,作者说:一切 。

作者仅仅是想写景物的自由吗?他是想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自己快乐、自由的心境,这种写法叫借景抒情。

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板书:爱园、乐园。

(四)情感升华

同学们,有自由的.园子真好,有爱的园子真好,长大以后,历经了许多坎坷与不幸的萧红,常常会回忆起呼兰河城,因为这里住着她的祖父,有她和祖父的园子。《呼兰河传》这本书的尾声部分这样写道:

出示:(师配乐读)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

以前住着我的祖父,

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

也许还是年年仍旧,

也许现在已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

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同学们,有别样的感受吗?课后,请同学们读读《呼兰河传》这本书,再回过头来读读本文,也许你会读出更多的感受。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