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料 >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4-06-08 23:36:35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六篇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六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那么优秀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能正确说出作者寄寓在小曲中的思想感情。

2、通过画面的赏析,准确描述小曲表现的形象,体会形象中蕴涵的意境。

3、通过对比阅读,学习用具体的意象表达抽象的感情的方法。

4、能背诵并默写课文,积累古代描写“愁”的诗文。

【研究目的】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根据学生课前学习的情况自然导入)

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1、放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节奏。

2、根据页下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要求:找出诗歌中的景物,并通过想象在头脑中勾画出画面。

3、评价活动:可采用多种方式。如,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画面等。

三、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1、过渡语:(由形象到意象)。

介绍有关背景,为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感情。

2、组织学生活动:

⑴ 小曲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阅读课文后根据课文内容阐述理由。

⑵ 小组讨论。

⑶ 评价。明确了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这些词语对表达作者感情所起的作用。

四、深入体会诗中的意境

1、过渡语、指导语。

2、组织学习活动:

⑴ 教师出示一幅画面。要求:根据你对这首曲的理解,找出这幅画中与原曲意境相违背的地方,根据课文内容说出理由。

⑵ 展开你想象的翅膀,再次配乐朗读课文,体会悠远的意境。

3、归纳总结。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非常讲究意境的创设,而意境是很抽象的,因此,很多作家都通过精选典型的意象来达成目的,这首小令是这方面的典范。

五、迁移拓展

欣赏白朴的一首《天净沙·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朗读。

2、说说这首小令借助哪些意象表达了怎样一种意境?

3、请选择一句或几句,发挥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描写出文中意象所表达的意境。

4、搜集古诗词中有关描写“愁”的诗句,理解用具体的意象表现抽象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六、课后学习

完成作业。

请选择两首小令中的一首 ,写一段300字左右的赏析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将相和教学设计方案 ,欢迎阅读。

设计理念

《将相和》一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从故事中我们可知,两人物既有个性,又有共性。个性品质: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临危不惧、顾全大局等,廉颇的知错就改等;共性品质:他们都以国家利益为重,爱国。个性的品质学生容易把握,共性品质学生把握还是有一定难度。为此,我把丰满人物形象作为本课教学的最终目标,摒弃对课文内容、故事情节的繁琐分析,将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读、悟、演,去丰满人物形象,领悟人物的个性品质和共性品质。这一过程充分体现语文学习的趣味性、主体参与性和创造性原则。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0个生字,能正确的读写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4、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连系。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体会人物的`美好品质,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将相不和的原因。

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学的这一课,虽然只有三个字,却包含了两个人物,三个小故事。你们能从标题中看出是哪两个人物吗?(学生自由发言)那么将相各指谁?和又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读文去看看吧!

二、自读自悟,了解故事内容

(1)出示阅读提示: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试给文中的三个小故事加一个小标题,想想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3、提出你感兴趣的问题或不懂得问题准备组内讨论。

(2)学生自读课文,在文中作标注。

三、交流自学情况

(1)检查读文,纠词正音。

(2)交流三个小故事所加小标题: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3)学生现在小组内交流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初步解决一部分问题,留出有价值的问题和难以解决的问题,班内交流。

(4)教师同学生共同分类归纳重点问题:

1、完璧归赵

蔺相如为什匆?怠罢饪楸壬嫌械愣?∶?。俊?br>蔺相如为什么要让自己的脑袋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

秦王没有得到和氏璧怎么会心甘情愿的让蔺相如回国?

2、渑池之会

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

秦王击缶后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3、负荆请罪

蔺相如为什么要避让廉颇?

廉颇至蔺相如门上请罪时为什么要脱下战袍,背上荆条?

四、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精读课文,勾画重点问题答案,为下一节课的汇报做准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廉颇和蔺相如,让我们感知古人的机智和风度。

二、再一次出示重点问题提示:

引导: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小故事?练习多读读,自由结组,解决故事中的问题。

三、围绕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说说为什么?这一话题,交流讨论并指导朗读。

(1)蔺相如:机智勇敢;热爱祖国;胸怀宽广;顾全大局;

(2)廉颇:英勇善战;热爱祖国;知错就改;

(3)要求学生想全理由,组织好语言。

(4)指导学生朗读蔺相如和廉颇的相关语句。

重点语句:

1、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的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2、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 ……此处隐藏1043个字……6月1日、3月8日。

3、学具:4张作业清单,XX年历人手一张,铅笔人手一份。

4、经验准备:幼儿已知自己的生日。

活动过程:

1、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年、月、日的概念。

(1)教师讲述故事《年***一家》,提问:年妈妈有多少个日娃娃?年妈妈为日娃娃盖了多少座房子?年妈妈给房子起了什么名字?

(2)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字卡年、月、日,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年、月、日的概念。(一年有12个月,共365天)

2、出示代表12个月的“房子”,进一步了解年、月、日。

(1)教师:今天年妈妈和她的日娃娃们也来到了这里,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出示代表12个月的“房子”, 提问:它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探索大月、小月和二月)

(3)教师小结:一年里一共有十二个月,分别是:一月、二月、三月……十二月。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房子住了31个日娃娃;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房子里住了30个日娃娃;那座最小的二月房子里只住了28个日娃娃。

3、认识年历并学习查看年历的方法。

(1)出示年历,引导幼儿观察数字代表的意义。提问:方框里的红色数字x是什么意思?或者表示什么?再引导幼儿认读:x月x日。

(2)鼓励幼儿查找具体日期,如:1月1日、3月8日、6月1日。

(2)师幼共验证。

(3)师幼共同小结查找具体日期的方法。

4、幼儿分组操作,巩固查找具体日期的方法。

(1)出示作业清单、操作材料,讲解操作要求。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师幼共同检验操作材料。

活动延伸:

回家后找到爸爸妈妈或其他家人的生日,并标记。

附故事:

年***孩子真多呀!她给孩子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日”。年妈妈到底有多少个“日”娃娃呢?数呀数呀,原来一共有365个日娃娃。这365个日娃娃住在一起吗?不,那么多的日娃娃挤在一起怎么能行呢?于是,年妈妈就为它们盖了12座小房子,让所有的日娃娃分别住到这12座房子里,并且给这些房子起名:一月,二月,三月……十二月。

这些房子怎么看起来有的大、有的小?而且还有一座最小的房子。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 ,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房子住的娃娃多一些,每座房子有31个日娃娃。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房子里住的日娃娃少一些,每座房子里有30个娃娃。那座最小的二月房子里只住了28个日娃娃。

年妈妈是那么地疼爱自己的孩子,它常常担心她的孩子因贪玩而找不到家。于是,房子盖好了以后,年妈妈就从一月房子开始数着自己的孩子的名字:一月、二月、三月……从早数到晚。当它数到第十二个月里的最后一个娃娃时,就要带她的所有孩子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再也不回来了。到那个时候就会有一位新的年妈妈,带着她自己的孩子又住进这十二座漂亮的月房子里,重复过着同样的生活。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学习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圣洁、回荡、滋润、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盘点”中列出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3、揣摩优美的语句,说说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课前准备

了解家乡的土地、身边的资源的状况。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神圣”

1、说说在周围生活中,神圣一般多用来形容什么?

在印第安人的眼里,他们生活的地方是神圣的。他们会自豪地告诉每一个光临那片土地的人──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受“神圣”

1、土地可以用肥沃、贫瘠来形容,还可以用宽广来形容,却很少有人用神圣来赞美。那么印第安人为什么这样称呼它呢?让我们走进这片神圣的土地。

2、介绍文章背景知识。(印第安人首领西雅图写给白人领袖的一封信)

3、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

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段落读给全班同学听。教师随机纠正字音。

三、梳理内容,定位“神圣”

1、再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介绍了什么内容。

2、文章哪些自然段体现了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四、研读语句,理解“神圣”

1、自由读文章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这片神圣的土地上呈现怎样的画面?

(1)抓住“圣洁”,理解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第1、2自然段。

2、如此神圣的一片土地,对于我们来说,对于我们这个民族来说,为什么就显得如此珍贵,如此重要?自由读第3自然段,从字里行间去感受。

重点理解以下句子:

(1)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用一两个词语来形容大地和我们的关系。(息息相关、不可分离等)

(2)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是如此重要,我们不应该以旁观者的姿态去面对,而应该用主人的身份去保护这片家园的家园。

五、悟“神圣”,探究段落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对我们来说是如此的珍贵和不可侵犯,那么怎样才能保存这份神圣,留住这片圣洁呢?

自由读文,找相关语句,在旁边写感受和体会。

重点引导理解以下句子:

(1)河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你们应该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样,善待我们的河水。

(2)你们要照管好它,使你们也能够品尝风经过草地后的甜美味道。

为什么说要照管好它?重点理解“空气与它滋养的生命是一体的,清风给了我们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声叹息。”(因为没有了空气,或者空气受到污染,将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呼吸、生物的生长,影响到生命的存在)

(3)你们一定要照顾好这片土地上的动物。

(4)你们要像我们一样热爱它,照管它。为了子孙后代,你们要献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保护大地。

重点理解“任何降临在大地上的事,终究会降临在大地的孩子身上。”(如果家园受到破坏,我们不能及时补救,那么对地球的伤害都将演变成对人类自身的伤害。如果家园遭到毁灭,人类又怎能独自生存)

六、明“神圣”,凝聚情感

因为我们深爱着这片土地,因此为了子孙后代,你们需要献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保护大地。

因为我们深深地知道──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重点理解“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七、读全文,背诵语段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八、巧拓展,提升认识

读课后“选做题”,根据课前了解的情况,写一写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六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